【中国美术家书法家艺术网】快讯,“草木关情--蒋英坚花鸟画小品展“今日在上海展出

来源:     时间: 2018-11-08    打印本文    字体大小:     阅读量: 3903

阅读量: 3903

展览地址:市宫后门(北海路250号东方艺苑)

展览时间:11月7日--11月27日

      蒋英坚 1957年3月生,浙江兰溪市人。自幼喜书画篆刻,无师自学,凡四十年沉酣笔墨,操豪面壁,孜孜以求。

      书法早年多作篆隶,偶取简牍笔意;后主攻行草。国画初学人物稍后转习写意花鸟,取海上任伯年法。上世纪末以写意笔法入工笔,喜以纯色作重彩。近十年师事方增先先生学笔墨写意。

      书法国画作品数十次入展全国及上海市各类书画展览并多次获奖,数十幅作品、个人专题专访发表刊登于《解放日报》、《新民晚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 《中国书法通讯》、《书法报》、《书法》及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等各类新闻媒体。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书协篆隶专业委员会委员、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上海宝山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宝山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宝钢文联书协副主席、宝钢印社副社长。上海宝山画院院长。

序一

孙琴安

      蒋英坚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艺术创作活动,凭借对书画艺术的不懈追求,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他的书法、篆刻曾数十次获得全国性书法展的金银铜奖,享名于当时的全国青年书坛。国画作品屡获全国及省市级奖,有数十幅作品及专题发表于报刊杂志等各类新闻媒体。可以这样说,当时在英坚这辈青年中能于书画印诸方面取得如此成绩是不多见的。在一系列荣誉面前,蒋英坚始终保持着一种朴素的情怀,谦逊、平和、含蓄、执着,他的字里行间没有半点世俗、浮躁、功利之痕迹,实属不易。

甃塘向日但疑酥  175 x 124cm

      上世纪五十年代,英坚出生于浙江兰溪市梅江镇,此地山青水秀,人杰地灵,孕育出历史上众多的文化艺术大家。英坚生长于这片土地,尽得灵秀之气,他的书画启蒙于父母。其父是当地中心学校的语文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有一定的书法造诣。母亲心灵手巧,擅长江南民间刺绣及花样描绘。在父母的熏染下,蒋英坚自幼酷爱书画,聪明异常,上小学及初中时,其才能就有所显现。及长,经历了农村到部队到企业的生活历练,他的天赋与现实条件相互作用并得到发展。数十年来孜孜以求,以超凡的耐心,朝夕浸淫于古今书画的研习探索中,在书、画、篆刻的艺术海洋里孤独而饶有滋味游弋着。中国艺术的前途取决于艺术家的艺术品质,过人的艺术天分、隐逸潜修的勤奋、不慕繁华的人品成就了英坚,令他成为书、画、印三绝于一身的艺术家。

生命礼赞  236x158cm

      英坚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然观其作品则笔墨大胆潇洒有度,不落古人窠臼又自出机杼,更令人讶异于其无师自通。英坚绘画初学人物,后专攻花鸟。师法海上任伯年,讲究用笔用色及构图,兼收并蓄近现代张书旂、王雪涛等名家,笔墨纯熟恣肆而不失精细,造型严谨而不失灵动,画面构图大胆险绝,同时,这一时期的作品中他又运用双钩写意及水墨润化肌理等手法,可见其大胆探究之精神。一九九二年底,英坚在上海美术馆成功举办了首次个人书画篆刻展,海上书画名宿诸家莅临庆贺。上海电视台,“诗与画”栏目,上海《书与画》杂志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整个中国画界创作异常活跃,无论是人物、山水、花鸟不约而同掀起了一股工笔热潮。这种高度程式化创作手法的工笔画,历经唐宋宫廷院体绘画的繁荣至元、明、清文人画兴起滥觞,已衰微了八九百年,如今似乎一夜间千树万树梨花开,乃至冲击了整个中国画坛。英坚在不放弃写意画的同时也尝试着工笔画的创作,好在他于创作有着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加上他深厚的传统水墨功底,可以毫无约束地体现自己的理念。他摒弃了工笔画许多繁缛的程序,以其多年在农村、部队、企业生活的积累,及小写意花鸟画笔墨的锤炼和积淀,探索出了一套区别于他人的工笔绘画。即放弃概念化的造型,以写意的理念,直接起线上稿。在大构图的框架内,先描绘主体再根据画面效果变化需要随意生发。无论是仿古、现代重彩淡彩,在色彩处理上以一色为主调,弱化随类赋彩,在大色彩中求小变化,色调明快、纯然、饱满、灵动,既有工笔画特有的细密工整,又有写意画的韵致。

      近四五年,英坚又师事国画大家方增先先生学笔墨,同时效法青藤、雪个及缶庐之大写意笔墨,在原来小写意小笔墨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打造锤炼好大笔墨功底。

山园即景  33x33cm

      杨维桢说:“书与画一耳。”没有好的书法,就必然没有好的绘画。今日之中国画坛能书者不多,板、刻、结滞之病多多,更遑论笔墨、气韵了。多年来英坚将书法与绘画很好地结合起来,他的传统花鸟画有着超常的线条张力,线条里有形象有姿态有节奏,功底扎实。将他的写意花鸟画做个比较,前后的变化还是显而易见的,这是伴随着他对绘画的逐步认识,自觉地对物写生,扎根于研究传统花鸟画的笔墨技法而自然生成的。我看前些年他的花鸟绘画造型用笔精准,气息清新,生动优雅,而近年来,他的作品笔力遒劲中多了概括大气,多了神韵的传达,能感受到英坚致力于探求一种臻于自如的笔墨语言,寻求突破,寻求卓越的心胸气概。

      写意,写的是心中之意,如何通过笔墨来表达一种内涵,达到某种新境界,这应该是每个艺术家的终身使命。当下的不少展览花样叠出,呈现出弃水墨而重制作,弃潜质而重功利的现象,我以为这种舍本逐末的做法最要不得。传统永远是源头活水,中国画的特色在于笔墨的运用,绝非单一的技巧表现,表达出物象的内在神韵最能显现一个艺术家的笔墨功力和精神追求。

      再看英坚近年所作大幅双钩写意,也强化了这种追求,突出了画面整体神韵的把握,作品气势宏大、境界开阔、重而明,密而透,既工而写,意韵两在。以上是英坚花鸟创作的最近阶段性小结。

      凡事有常必有变。常,承也;变,革也。承易而革难,变从有常起,非一朝一夕偶然得之,故历代杰出的书画家,寥若晨星尔。如果英坚“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懂得古人理法、自然理法,亦舍得古人理法、自然理法,在不断自我否定中臻于完美,即为画中龙矣。是为序。

      (作者系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著名作家学者)






分享到:

上海艺术家百度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