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李新卫

来源: 美术家书法家艺术网    时间: 2022-07-22    打印本文    字体大小:     阅读量: 7971

阅读量: 7971



李新卫,1966年生于上海,现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会员,

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会员,

上海书画院特聘画师,

上海宝山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中国美术家书法家艺术网编号:20




无意苦争春

——海上画家李新卫画瓷

文/毛时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原上海市政府参事

      上海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在英语里,中国叫CHINA,瓷器也叫CHINA。瓷器是中国的象征和载体,是中国文化的使者和代言人,是古老中国献给人类世界的伟大创造之一。千百年来,通过茫茫西域和波涛万顷的海陆丝绸之路,中国瓷器震撼风靡了欧亚大陆,深刻影响了欧亚的上流社会和现代时尚。瓷器是高贵的,也是平易的。它可以是人们日常吃饭喝茶的器皿,也可以是文化人士几代收藏欣赏的雅玩和文物,它是中国文化中“器”与“道”结合的完美体现。

      海派画家历来有着非同寻常的广泛兴趣和开阔视野,他们不仅在宣纸和画布上尽情宣泄着自己的艺术才华,也不时会在瓷器上挥毫作画。大体海派画瓷可以分两个阶段。首先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老一辈画家林风眠、朱屺瞻、唐云、谢稚柳、程十发、刘旦宅,都曾一次次去瓷都景德镇画瓷,那完全是一个非功利时代,老画家们乘兴而去,尽兴而归,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神采飞扬的瓷盘和瓷瓶。我曾无数次在展览会和朋友家中目睹他们的艺术在瓷器上的精彩重现,但我们也应该明白,这些艺术大家画瓷,说到底还是余兴所致,对于艺术与瓷器如何在“艺”与“技”的结合上,还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这个遗憾,直到近二十多年才得到了有力的弥补。上海画家有了就在家门口的自己的窑口,申窑、泠窑、秦古窑……。而且认识到,画瓷其实并不是把自己的“画”直接照搬到瓷坯上。

      李新卫是中国美协会员,自幼喜欢美术,有着很高的艺术天赋,他的书法和国画得到名家刘小睛和陈琪的指点。他长期从事花鸟画创作,他笔下的花鸟,生机勃勃但又不事喧哗,设色淡雅明丽,有着一种“无意苦争春”,只是以自己芳华点缀我们生活的世界的低调和朴实,很像画家本人性格,低调沉稳,不求闻达。李新卫作为美协和书协的双料会员,坚持白天上班,晚上看书写字作画,这些年,他埋头秦古窑,执著于专研瓷画艺术,专心致志地在瓷坯上挥毫作画,在烈焰与瓷土1300度高温的对话中,让自己的艺术开出既有中国笔墨画韵味又有陶瓷画飞扬神采的鲜花和小鸟。中国陶瓷素来有着“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典雅气质,新卫画瓷怀着对陶瓷的一片赤诚之心,反复琢磨纸上画和瓷上画的分野和不同。如果说,纸上画是艺术,那么瓷上画就是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光有纸上画的艺术功力而不顾瓷器烧制的技术要求,就无法展现瓷画的妖娆美丽。特别是釉彩在熊熊烈焰催生的窑变时,你对火候的掌握,对釉彩融化后流动的边际预期控制,对色彩可能的全新的变化,新卫都反复实验、实践,以求出炉的瞬间达到最光彩照人过目不忘的视觉效果。釉里红的鲜艳,青花的素雅,绿叶的苍翠,大都在还原绘画色彩的同时还焕发出釉彩的特殊美感。新卫还遵循瓷画的规律特征,凸显中国画的笔墨线条千变万化的节奏韵律,从而超越了一般的技术层面,而有了相当的艺术含量。同时,因为立体的瓷器不同于平面的宣纸,在构图上,他随形就器,根据器形造型的不同,或扁或长,或方或圆,或大或小,惨淡经营画面,从而使器物上的图像与器物浑然一体,犹如雕塑,可以从各个立面加以欣赏,各有兴味。

      李新卫在古老的中国瓷器上展现了一个属于21世纪上海的姹紫嫣红充满生机的瓷上艺术世界。在这个世界我们可以听到鸟儿在枝头歌唱,看到鲜花在大地开放,大自然一片生机盎然。

创作感言

文/李新卫

      画家艺术创作体现的是他的修养和智慧。画家在学习了前人优秀手法的基础上,回归生活,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寻找自己的缩影,用自己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生活,为生活的某个细节而激动,为画面的微妙生动变化而情不自禁,经过长时间的创作锤炼,形成自己的一种独创性,艺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不可替代的独创性,是作品呈现的具有代表性的独特面貌,就是常说的艺术风格,风格的形成是艺术家在艺术上超越了幼稚阶段,摆脱了各种模式化的束缚,从而趋向或达到成熟的标志。






分享到:

上海艺术家百度统计